欢迎访问吉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本科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本科专业设置 > 正文

粮食工程专业

2018-06-21  点击次数:

粮食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粮食工程专业始建于2002年,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粮食工程和粮食科学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粮油产品精深加工、粮油化工等领域内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业生产、工艺与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及产品市场推广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粮食等天然资源及生物资源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开发与生产粮油深加工、粮油副产物深加工及粮油生物化工产品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吉林农业大学是吉林省内最早设置粮食工程专业的学校。与国内各高校相关专业相比,本专业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均名列前茅,特别是以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玉米深加工功能研究室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产后加工功能研究室等平台为依托,使得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更为突出。近年来为全国及全省培养出一大批粮食深加工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相关人才,为我国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该专业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学科,发酵工程、制糖工程和粮油生物转化3个二级硕士点学科。十几年来,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3人,为社会输送毕业生800余人,现有在校本科生350人。      

二、培养目标      

粮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粮油加工及深加工技术及管理能力,能够在粮食流通与加工企业、科研院所、商检等事业单位、政府等管理部门从事粮油深加工方面的技术、开发、推广及研究、检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三、主要专业方向和主干课程      

(一)主要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与特色为以粮油资源及其他天然产物资源为原料,采用现代食品工程、发酵工程及化工工程技术,进行粮油产品配方、工艺开发与生产工艺设计、管理,并管控产品质量。      

(二)主干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工程制图基础、粮食贮藏学、发酵工艺原理、淀粉工艺学、功能性食品、有机酸与氨基酸生产工艺学、酒精工艺学、粮食加工工艺学、粮食工程设计、粮油食品安全与评价、大豆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玉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稻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粮油化工产品工艺学、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粮油产品分析与检测、焙烤食品工艺学、调味品工艺学、植物蛋白工程、粮食加工机械与装备及上述相关课程的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四、就业去向      

粮油产品及食品生产企业、粮油产品及食品生产机械制造企业、粮油产品及食品贸易企业、粮油产品及食品生产厂设计院、粮油产品及食品研究院所、粮油产品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检验部门、商检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海关及大专院校等。      

五、学制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师资队伍      

粮食工程专业拥有粮油加工和发酵工程2个教研室,共有20名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8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职工创新能手、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省高级专家、校级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等称号12人次。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聘请企业3位知名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师资力量较强。      

七、专业实验室及主要仪器设备      

本专业现有粮油化工工程和发酵工程2个一级实验室,粮油精深加工、粮油植物蛋白工程、粮食贮藏和啤酒酿造4个中试实验室,研究室2400平方米,拥有原料及产品成份分析检测仪器、产品制作生产设备130台套,为本专业教学、科研、新产品开发及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理想条件。      

八、近5年承担的代表性科学研究课题      

1、食用菌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6B08),2013-2016741万元;      

2、玉米功能化深加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1AA100805-1),2011-2015247万元;      

3、特种资源加工技术集成与产品-林蛙高值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十二五重大国家科技支撑子项目(2013BAD16B09-03),2013-2016210万元;      

4、坚果活性蛋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102206-2),2013-2017202万元;      

5、玉米非淀粉组分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双十计划培育项目(2012ZDGG007),2013-2015200万元;      

6、玉米功能性淀粉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2G B2B 100101),2012-2014100万元;      

7、玉米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提取及其产品产业化生产技术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8-201180万元;      

8、大豆加工副产物高值化技术转化与示范,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5GA660003),2015-201660万元;      

9、玉米黄浆及淀粉发酵产小核菌多糖关键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6037),2012-2016,50万元;      

10、在分子水平上调控红景天苷的合成代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112),2009-201120万元;      

11、吉林省玉米生物高效转化及精深加工创新团队,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20150519012JH),2015-201720万元。      

九、近5年代表性成果及奖励      

获得奖励:      

1、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2015      

2、玉米蛋白质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      

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及玉米ω-6软胶囊的研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      

4、玉米淀粉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      

5、玉米膳食纤维低聚化及其应用,省科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      

6、论文学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      

授权专利:      

1、一种强化植物蛋白膜材及其制备方法,ZL 2013 1 0019133.92014.10.29      

2、玉米活力素及其生产方法,ZL 2014 1 0149964.22014.04.15      

3、一种高活性坚果抗氧化肽及其制备方法,ZL 2013 1 07255782014.04.02      

4、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及其生产方法,ZL 2011 1 0335147.22012.11.21      

5、一种玉米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的提取方法,ZL 2007 1 0055899.72010.11.10

学术论文:      

1Wuyang Huang, Yunming Zhu, Chunyang Li, Zhongquan Sui*, Weihong Min*. Effect of Blueberry Anthocyanins Malvidin and Glycosides on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Endothelial Cells.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2016, doi: http://dx.doi.org/10.1155/2016/1591803 (SCI, IF: 3.516).

2Dayong Ren, Mingshuang Wang, Minghao Shen, Chunlei Liu, Wei Liu, Weihong Min*, Jingsheng Liu*. In Vivo Assessment of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Hydrolyzed Peptides from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6, doi: 10.1002/jsfa.7535(SCI, IF: 1.714).

3Weihong Min*, Huiying Li, Hongmei Li, Chunlei Liu, Jingsheng Liu. Characterization of Aspartate Kin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and the Critical Site of Arg16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5, 16(12): 28270-28284(SCI, IF: 2.862).

4Hansong Yu, Lanqing Ma, Jixing Zhang, Guanglu Shi,Yaohui Hu*, Younian Wang*. Characterization of glycosyltransferases responsible for salidroside biosynthesis in Rhodiola sachalinensis. Phytochemistry, 2011(72): 862-870(SCI, IF: 2.547).

5Jixing Zhang, Lanqing Ma , Hansong Yu, Hong Zhang, Haotian Wang,Yunfei Qin, Guanglu Shi*, Younian Wang*.A tyrosine decarboxylase catalyzes the initial reaction of the salidroside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Rhodiola sachalinensis. Plant Cell Reports,2011, 30(8): 1443-1453 (SCI,IF: 3.071).

6Hongmei Li, Xin Hu, Ping Guo, Ping Fu, Li Xu*, Xuezhong Zhang*.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possible mode of action of corn protein peptides and zein peptides. 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 2010, 34: 44-60(SCI, IF: 0.741).      

7Hongmei Li Liankui Wen, Shijun Li, Dali Zhang,Baisong Lin. In Vitro and In Vivo Effects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Corn Peptides on Alcohol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1,27(5): 820-826(SCI, IF: 0.875).

8Hao Zhang,Shixia Xi, Jingsheng Liu, Xuequan Zhang, Hexin Zha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Starch Nanocomposites: A Spherical Starch-supported Catalyst and In situ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doi:10.1166/jnn.2016.12538 (SCI, IF: 1.556).

9Ji Wang, Xiao Zhao, Zheng Tian, Yawei Yang, Zhennai Yang*. Characterization of an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W11 isolated from Tibet Kefir.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5, 125: 16-25(SCI, IF: 4.074).


     

上一条:农产品贮运与加工教育 下一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关闭

Copyright?2018·版权所有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 : 信息化中心   院长信箱:shike@jlau.edu.cn  管理登录

  • 首页
  • 电话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