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本科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本科专业设置 > 正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2018-06-21  点击次数:

一、专业简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学校对专业布局的总体思路和国家教委对专业建设的要求,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优势和特色,经过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组认真的研究分析,确定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思路: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支撑,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及吉林省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科研资源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达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渠道,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加强对外交流,为我国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逐步提高办学水平,创建国内一流专业。

本专业拥有教育部动物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农产品深加工及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食品安全与控制”二级硕士点学科和“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点。十几年来,为社会输送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78人,目前在校本科生417人。

二、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具有食品科学、食品质量安全评价和食品质量分析检验的基本和基本知识,掌握食品生产、食品安全评价、食品质量监控与分析的基本技能,具有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检验与管理、品质控制、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主要专业方向和主干课程

(一)主要专业方向

食品分析检测、食品生物化学与功能性食品、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食品药残检测方向、食品安全评价方向、食品工艺与管理。

(二)主干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检验学、食品安全评价、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风险分析、食品法规与标准、实验动物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免疫学及上述相关课程的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四、就业去向

在食品检验检疫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产品分析检测、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食品工程和食品毒理安全教研室,共有16名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

七、专业实验室及主要仪器设备

八、近5年承担的代表性科学研究课题

1、乳清蛋白益生菌微胶囊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D18B07-05),2013-2016108万;

2、蚂蚁抗TNF-α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31071500),2011-201333万;

3、鼠李糖乳杆菌LGG改善酒精肝损伤功能作用途径与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252),2012-201424万;

4、唾液乳杆菌表面S-层蛋白介导的黏附及免疫调节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401475),2014-201726万元;

5、野山参不定根培养技术与设备引进,948计划项目(2014-Z35),2014-201570万;

6、人参皂甙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20140203026NY),2014-201660万;

7、长白山林蛙皮、胚综合开发与利用,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31万;

8、基于高能电子束照射技术的大米贮藏技术研究与开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20140204037N Y),2014-201617万;

9、人参稀有皂苷生物高效转化菌种引进(2015-Z56),948计划项目,2015-201670万;

10、公主岭市玉米食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项目(20130302017NY),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2013-201545万;

11、农畜产品重点药残风险评估及其检测体系研究,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18万;

12、东北酸菜中亚硝酸盐生物降解关键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20120249),2012-201414万。

九、近5年代表性成果及奖励

获得奖励:

1、鼠李糖乳杆菌抗氧化及其缓解酒精性肝损伤功能研究,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13

2、玉米淀粉生物转化系列工程菌选育及其应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3、新型发酵肉制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的研究,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

4、漆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降解农药特性研究,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2014

5、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快速检测体系构建,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2013

6、优良乳酸菌选育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2013

7、鲤鱼重要传染病致病机理研究及检测应用,省科技术进步三等奖,2012

授权专利:

1、出芽短梗霉菌株和其制备方法及用于生产无色素茁霉多糖,ZL 201010528011.92011.03.23

2、一种甜荞麦主食面粉及其生产方法,ZL 201310389876.5 32014.01.01

3、一种长白山红蚂蚁荞麦芽发酵保健酒的制备方法,ZL 201310337652.X2013.12.11

教研教改:

1、食品生物化学,主编,国家“十二五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2

2、食品理化检验,主编,21世纪高校规划教材,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2

3、食品分析,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

4、监管人员指南,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5、食品毒理学,主编,国家“十二五教材”,科学出版社,2014

学术论文:

1、 Lara  Bull-Otterson, Wenke Feng, Irina Kirpich, Yuhua Wang, Xiang Qin, et al.  Metagenomic Analyses of Alcohol Induced Pathogenic Alteration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and 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Treatment.  Plos One, 2013, 8(1): 1-10 (SCI, IF: 3.234).

2、 Yuhua Wang,  Yanlong Liu, Anju Sidhu, Zhenhua Ma, Craig McClain, Wenke Feng. Lactobacillus rahmnosus GG culture  supernatant ameliorates acute alcohol-induc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nd liver  injur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  2012, 303(1): G32-G41 (SCI, IF: 3.798).

3、 Dayong Ren, Chang  Li, Yanqing Qin, Ronglan Yin, Shouwen Du, et al. Evaluation of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two potential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strains by in vivo tests.  Anaerobe. 2015, 35: 22-27 (SCI, IF: 2.479).

4、 Dayong Ren, Chang  Li, Yanqing Qin, Ronglan Yin, Shouwen Du, et al.Lactobacilli Reduce Chemokine  IL-8 P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TNF-α and Salmonella Challenge of Caco-2 Cells.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http://dx.doi.org/10.1155/2013/925219(SCI, IF: 1.579).

5、 Yunfeng Bi,  Hongbin Zhu, Zifeng Pi, Zhiqiang Liu, Fengrui Song. Effects of Flavonoides from  the Leaves of Acanthopanax on the Activity of CYP450 Isozymes in Rat Liver  Microsomes by a UPLC-MS/MS and Cocktail Probe Substrates Method.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 34: 1067-1071 (SCI, IF:  0.799).

6、 Dongling Zhan,  Zhenhuan Zhou, Shanshan Guan, Weiwei Han. The Effect of Conformational  Variability of Phosphotriesterase upon N-acyl- L -homoserine Lactone and  Paraoxon Binding: Insights from Molecular Dynamics Studies. Molecules, 2013, 18:  15501-15518 (SCI, IF: 2.416).

7、 Dongling Zhan,  Weiwei Han, Yan Feng.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indicate the  mutation of Glu12 to increase the thermostability of oligomeric protease from  Pyrococcus horikoshii. Journal of Molecular Modeling, 2011, 6: 1241-1249 (SCI,  IF: 1.736).

8、 Yang Lin, Shuai  Peng, Hansong Yu, Hong Teng, Manhua Cui. RNAi-mediated downregulation of NOB1  suppresses the growth and colony-formation ability of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s. Medical Oncology. 2012, 29(1): 311-317 (SCI, IF:  2.634).

9、 Yaohui Hu, Yatong  Yu, Chunhong Piao, Junmei Liu, Hansong Yu. Methyl jasmonate- and salicylic  acid-induced D-chiro-inositol production in suspension cultures of buckwheat  (Fagopyrum esculentum).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2011,  106(3): 419-424 (SCI, IF: 2.125).

下一条:农产品贮运与加工教育

关闭

Copyright?2018·版权所有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 : 信息化中心   院长信箱:shike@jlau.edu.cn  管理登录

  • 首页
  • 电话
  • 留言